踏入上海騰訊大廈一樓展廳,一場跨越現實與未來的數字之旅即刻開啟,這里既是騰訊30年技術沉淀的縮影,更是人工智能、云計算、數字孿生等前沿科技與社會價值創新深度融合的舞臺。
1、科技進化史在此立體呈現
300余件實物展品與互動裝置,完整勾勒出騰訊從1998年創業初期到微信、騰訊云等戰略業務的迭代軌跡。最震撼的當屬實時數據大屏,全球QQ與微信用戶的分布光點動態閃爍,每一顆都代表著數字時代的連接奇跡。沙盤演示讓“數字質檢”替代傳統人工的過程一目了然;碳中和實踐區則揭開綠色科技密碼——通過AI調優,騰訊數據中心PUE值優化25%,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40%。
2、AI原生應用打造交互盛宴
“騰訊元寶”互動區里,混元大模型展現多維賦能:輸入描述,3秒生成專屬頭像;AI搜索、寫作、繪畫等20+場景應用隨手體驗。“騰訊元器”智能體商店更讓普通人通過簡單拖拽,即可創建專屬AI助手,實現內容生成到數據分析的全流程自動化。
3、數字孿生與元宇宙的前沿探索引人入勝
數字中軸項目以數字孿生、云渲染、游戲引擎技術,1:1復刻北京中軸線至虛擬空間,戴上VR設備,可漫步正陽門箭樓,觸摸磚雕細節,甚至“穿越”到古代市集感受市井氣息。國內首個全自研全動飛行模擬艙,則能模擬737MAX機型的真實飛行參數,起飛推背感、氣流顛簸感搭配360°環幕視景??,帶來堪比專業飛行員訓練的沉浸式體驗。
4、科技向善的溫暖敘事觸人心弦
“社區星融合”項目通過“愛星友好券”數字化平臺,為全國1.1萬個孤獨癥家庭提供社區服務資源;隱形護理員AI看護攝像頭實時監測獨居老人狀況,準確率達98%。傳統文化活化工程中,甲骨文智能搜索系統讓古老文字“開口說話”,觸摸互動屏即可了解演變脈絡。
5、社會責任的可視化表達同樣動人
智慧教育沙盤展示“騰訊開心鼠英語”等產品如何讓偏遠地區兒童享受沉浸式英語學習;疫情期間誕生的“騰訊會議在線課堂”,至今服務全球5000萬師生。
上海騰訊一樓展廳,是理解“科技向善”的鑰匙,既展現服務14億用戶的國民應用與助力產業升級的硬核技術,更彰顯中國科技企業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擔當。無論科技愛好者、企業管理者還是普通市民,都能在此找到屬于自己的數字共鳴。
設計方案以《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方案設計結合陳列大綱內容,運用多種陳展手段,充分展示大量的館藏珍貴文物和圖片資料,避免圖板加展品的單一陳展形式。
紅色展館的設計不僅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更是歷史與情感的交融。運用好設計巧思,可以讓紅色展館成為一座生動的歷史課堂、一座情感的共鳴之所。在數字化與創意并進的今天,如何打造出吸引觀眾、觸動心靈、還原歷史的紅色場館?成為時代的命題。
挪威法格內斯瓦爾德雷斯民俗博物館舉辦的“Rotasjon”(旋轉)展覽是一項展示挪威豐富文化遺產的重要活動。這個展覽不僅收集了150年前的美麗民族服飾(“bunad”)和民間服飾,還展示了當地的手工藝傳統,體現了挪威深厚的歷史和文化。
這座江南文化明珠,鑲嵌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人民廣場的北側,以其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榮耀身份,熠熠生輝。它是一座集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如同一扇窗口,向世人展示著地域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
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宏大版圖中,校史館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承載著學校發展的深厚底蘊,銘刻著師生們的共同記憶,傳承著獨特的校園精神。隨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科技浪潮洶涌澎湃,人們對文化體驗的追求日益提升,信可威認為,校史館展廳的未來,應該完成從傳統到創新的跨越,邁向無限可能的新未來。
壽文化,這一蘊含深厚歷史底蘊與人文情懷的文化現象,自其誕生之日起,便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它體現了人們對長壽的向往與追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壽縣,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壽文化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與傳承,成為壽縣歷史文化的瑰寶。
一座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與現代展示技藝完美融合的殿堂,坐落于紹興市越城區東浦街道的浙東運河文化園內。這座宏偉的建筑,以其34000平方米的總建筑面積,傲立于綠意盎然的文化園區之中,仿佛一艘穿越時空的巨輪,引領著每一位訪客駛向那遙遠而輝煌的歷史彼岸。博物館以“千年古韻,江南絲路,通江達海,運濟天下”為主題,旨在打造大運河文化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向世人展示一幅波瀾壯闊的浙東運河史詩畫卷,一部熠熠生輝的越地文化華章,以及一幅寧紹山水交相輝映的風物長卷。
巴厘島是地球上最受歡迎的度假勝地之一。如今,大眾旅游業、稻田城市發展和塑料污染威脅著印度尼西亞島嶼的形象。在熱帶博物館和福爾肯昆德博物館舉辦的臨時展覽“巴厘島 - 歡迎來到天堂”展示了受歡迎的度假勝地以及天堂的另一面。
“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