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展廳的設計是將歷史文化用特定的信息傳達給參觀者,在歷史展廳的設計中和房地產營銷、政府規劃、文化活動、企業成就等展示項目有所不同,歷史展廳更需要一種文化的厚重感,需要人們慢慢的體會,不是走馬觀花的欣賞,而是通過歷史文化的展示,了解文化內涵,知道歷史事件,我們需要按照一定的歷史事件的發展時間來進行展示設計。
在現代的歷史展廳設計中,可以運用高科技展示手段和各種聲光電多媒體展項,將歷史文化融匯在一個個數字多媒體展項和數字內容展示中,以新穎的展示理念、超強的數字內容創意、智能的科技手段,塑造具有鮮明企業個性的互動歷史展廳。這是比較具有現代意義的展廳,歷史文化的變革和現代科技的融合,怎么能進行更好的融合這是我們設計者需要考慮的問題,人們對歷史的興趣相當于對過去發生事件的好奇心,利用現代的科技能將這些歷史事件更加真實的展現給參觀者。
首先,在歷史展廳的開始部分,我們要設計一個融合數字沙盤,在沙盤上我們能夠全面的對整個歷史展廳有一個宏觀的概念,參觀者也會大概的知道要參觀的內容,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利用沙盤來展示一個歷史事件的變革進程,或者是一個歷史事件的宏大場景,比如,三國時期的草船借箭,我們可以利用模型沙盤來進行展示,這樣參觀者就能更清晰的了解事件的內容,同時對當時歷史事件形成一個深刻的印象。
環幕/弧幕/球幕影廳,這樣的大型數字屏幕能夠讓參觀者感到震撼,我們通過動畫影片來進行歷史事件的展示,同時迎賓地幕系統能設計在歷史展廳的門口,首先就能給參觀者一種科技感,對要參觀的內容也會更加的感興趣。
現代科技和歷史展廳的融合是一種時代的變遷,帶給人們更加便利的欣賞體驗,歷史展廳需要注意的就是歷史事件的真實性,在進行展示時不要過于夸大某種歷史事實,要給參觀者一個真實的歷史還原。互動吧臺、互動鏡面及觸摸屏等高科技技術,讓展廳極具內涵和吸引力,通過對視頻、聲音、動畫等媒體加以組合應用,帶給觀眾高科技的視覺震撼感,讓參觀者更好地了解歷史文化內涵。
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鐵道兵第二師,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組建于1940年的冀魯邊區回民大隊,部隊時期先后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對越自衛還擊作戰,3次出國作戰的“光輝履歷”不僅在國內同級單位屈指可數,更成為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開路先鋒精神的集中體現。
從實踐角度看,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國糧食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守住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重點任務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廣大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這充分表明,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開局良好。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農業基礎總體上仍然薄弱,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還有短板,這些都制約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要部署,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從政策角度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我國“三農”工作的重心已經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同時,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2024年是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入過渡期的第四個年頭,2024年提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開始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線。2025聚焦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部署。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既反映了我國“三農”工作重心的轉移,也體現了鄉村振興內涵的拓展,前者強調的是全面推進,后者更加注重全面振興。
在南充博物館的“歲時淳風”民俗文化專題展覽中,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嘉陵江世界。漫步在這如畫的場景間,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川北特色民風民俗的厚重底色,還能領略到這片土地上悠長風韻的獨特魅力。從江畔的船歌到市井的百味,從盛世的慶典到金花的異彩,嘉陵江畔的民俗文化猶如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徐徐展開在我們面前。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陳列,立足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聚焦1923年6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共三大,挖掘歷史細節,突顯關鍵人物,全面生動準確地展現中共三大在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貢獻。
在繁華喧囂的都市之中,浙江省非遺館如同一方靜謐的綠洲,靜靜地等待著每一位探尋者的到來。這里,是歷史與現代交織的夢幻空間,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完美融合,更是心靈得以棲息的詩意棲居地。這座建筑面積達35000平方米,展陳面積15153平方米的宏偉建筑,不僅是中國首座大型區域綜合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更是收藏、展示和體驗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寶庫,是傳承、利用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平臺。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黃金內灣”的戰略支點,依托國家級經開區、僑夢苑創新基地、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多重政策疊加優勢,已構建起“戰略樞紐+產業引擎+創新高地”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自1988年成立以來,開發區從昔日的城郊荒地蛻變為廣州東部樞紐核心區,形成以永寧大道為軸心的泛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生命健康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2024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200億元,占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達18.7%?。 通過《廣州市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的法治化賦能,開發區獲得市級經濟管理權限下放、聯席會議制度支持、23條政務服務綠色通道等政策紅利?,實現“規劃審批—土地供應—產業扶持”全流程自主決策。當前正以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為引擎,聯動新白廣城際、廣汕高鐵等軌道交通網絡,打造“1小時灣區經濟圈”和“海陸空鐵”多式聯運體系,2024年國際班列開行量占全省42%?。在產業生態構建上,形成“雙核驅動+多元協同”模式:以廣汽本田、北汽新能源為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集聚企業超200家,本土配套率達75%;以增芯項目為引領的集成電路產業,帶動越海集成、國顯科技等40余家上下游企業形成“設計—制造—封裝”完整鏈條?。 科技創新方面,開發區通過國家級僑夢苑引進123個華僑華人項目,建成12個“眾創空間—加速器—產業園”孵化載體,2024年研發投入強度達4.2%,高于全市均值1.5個百分點?56。未來將重點拓展20個新興產業賽道,包括低空經濟、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通過TOD綜合開發片區和零碳示范園區建設,塑造“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的國際化現代產業新城?
阿特蘭斯作為家居照明行業的領航者,攜手加減智庫設計事務所,在廣州2022全屋定制家居展上共同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展廳設計。鑒于展位位于展會垂直交通的核心節點,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既帶來了巨大的人流優勢,也對設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最大化利用這一優勢,設計團隊突破傳統,創造性地以品牌故事為引導,以事件策劃為主線,重塑了展會展廳的設計邏輯。
5月中旬,深圳自然博物館展陳工程項目完成招標定標工作,四個標段分別由中建八局二公司、金大陸展覽、復旦上科多媒體、絲路中標,項目正式進入展陳施工實施階段。
深入挖掘靖江的地域文化特色,如長江文化、移民文化、歷史人文等,將這些元素融入到展廳設計中,使展廳成為靖江文化傳承與展示的重要窗口,讓參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靖江獨特的文化魅力。以時間為主線,梳理靖江從過去到現在的城市發展歷程,展示城市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成就和特色,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和愿景,讓參觀者對靖江的城市發展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